重阳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,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。这一天,既有“九九归真”的吉祥寓意,也藏着古人顺应时节的生活智慧,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。
重阳节的由来与习俗
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丰收祭天与祭祖活动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唐代以后。重阳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民俗观念中“九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。

学校活动
孝亲敬老,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,它就蕴藏在我们身边的点滴日常。为让敬老美德在青少年心中扎根,我校特组织了“为父母做一道菜”的实践活动。



在采购食材、清洗切割、开火烹饪的过程中,同学们不仅能体会到父母每日三餐的辛劳,更能在烟火气里传递爱意。



当亲手烹制的菜肴端上桌,再向父母道一声“谢谢您,您辛苦了”,简单的话语与温热的饭菜,便将“孝”从书本上的文字,变成了触动人心的温暖行动。



这不仅是一次活动,更是一堂生动的“人生课”。这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懂得,敬老无需惊天动地的壮举,更多时候藏在日常的细微之处。岁岁重阳,今又重阳,愿每一份孝心都能被珍视,愿中华传统美德在代代传承中,绽放出更持久的光芒。
